"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.........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"从中可看出祖先已懂得了什么的重要性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0 04:44:45
是作业题~~

祖先已经懂得利用自然规律来获得生活的基本资料

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
《孟子,梁惠王上》的句子。尊重自然规律是后人理解的表面意思。前面几句都是具体的措施举例,孟子论述的真正落脚点在最后,“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”,旨在关注民生,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,以人为本。
不过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远不止这些,姑且用吧,当做题的答案应该不错的。

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以贯之的命题。老庄反复强调的“道法自然”、“无为”思想,就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,即“天人合一”。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,古人也早有认识。孟子在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说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”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。庄子说:“禽兽可系羁而游,鸟雀可攀援而窥”,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乐的浪漫图景。《吕氏春秋》更是主张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、保护自然资源,反对“竭泽而渔”,要求以和善、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,善待鸟、兽、草、木。这些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,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愈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。

那好像是孟子说的吧,大概就是告诫皇帝和民众要尊重自然规律,好好利用大自然,不要错过播种啊收割啊之类的日子,才能丰衣足食